从全球仅剩一株,逐渐恢复到了30000株,地球独子是如何获救的?
在地球生命的发展历程中,有很多动植物都永远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即便是在今时今日,也依旧有很多动植物处于濒危或极度濒危的状态,而要想阻止这些濒危的动植物走向最终灭绝,难度是十分巨大的。不过难度大并不等于做不到,比如曾经的“地球独子”普陀鹅耳枥就在我国科研人员的保护下,数量逐渐得到了恢复。普陀鹅耳枥的发现距现在并不遥远,1930年,植物学家钟观光先生到普陀山上寻找奇珍异草时发现了它。众所周知,普陀山上奇珍异草众多,为什么钟观光先生一眼就发现了它呢?因为这株植物十分特别。外观上,普陀鹅耳枥与其它的树木有着明显的区别,它的树干是成对生长的,没有单独的枝条,而且是雌雄异花同株。也就是说雌花和雄花同时生长在一棵树上,花型十分相近,只在颜色上有所区别。钟先生回去之后,将这件事情进行了报告,两年之后,另一位植物学家张万钧先生又来到了普陀山,开始对这颗大树进行详细地研究,并最终将其命名为“普陀鹅耳枥”。一开始的时候,普陀山上并不只有这一株,但后来由于战乱和人为的破坏,这种植物的数量开始减少,不知到了什么时候,普陀山上就只剩下唯一的一株普陀鹅耳枥了。之后,我国的科研人员也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相同的植株,但最终一无所获,只得得出结论:普陀山上的这株普陀鹅耳枥就是唯一的一株了,也就是说它是“地球独子”。于是我国开始对这株普陀鹅耳枥进行保护,植物学家们也开始试图恢复这种植株的数量,但难度是十分巨大的。为什么呢?因为普陀鹅耳枥是繁殖困难户。植物的繁殖要从授粉开始,普陀鹅耳枥作为一种雌雄异花同株植物,按理说应该是好授粉,但实则不然。普陀鹅耳枥的雄花和雌花开花时间不同,雄花是在每年的四月中旬开花,雌花则要等待四月下旬才会开花,而雌花开花之后,雄花又快谢了,也就是说,雌雄相遇的时间大概只有9天。相遇的时间短也就罢了,这种植物还几乎没有办法自己完成授粉,因为雌花开在树冠的顶部,而雄花开在树冠的底部,雄花花粉没有办法直接落入雌花。也就是说普陀鹅耳枥想要完成授粉就需要昆虫的帮助,但由于普陀山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那里几乎已经没有可以帮助它完成授粉的昆虫了。即便机缘巧合真的完成了授粉,也很难结果,因为这些花很容易被风吹掉。再退一步,即便结出果实,由于普陀鹅耳枥的种子壳厚,即便进入土中,发芽率也是极低的。自人类发现这种植物以来,可以说从来没有见过它的附近出现成功萌发的后代。所以要帮助普陀鹅耳枥恢复数量,就必须要人为干预,但即便人为干预,最终的出苗率也只能达到2.5%。即便困难重重,植物学家们还是想尽办法帮助普陀鹅耳枥恢复数量,终于截至2016年,这种植物的数量终于恢复到了30000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能够高枕无忧,因为这3万株的普陀鹅耳枥遗传多样性十分匮乏,原因是它们全部来自于同一个母体,也就是说整个种群十分脆弱。于是,科研人员将普陀鹅耳枥的种子送到了太空,利用太空的特殊环境加速它的基因变异,以期获得更加优质的植株。曾经天宫一号升空时所携带的四颗种子之中就有一颗是普陀鹅耳枥的种子。
本信息由网络用户发布,本站只提供信息展示,内容详情请与官方联系确认。